21世纪以来江苏省城市紧凑度变化研究及思考
本文采用熵值法,构建指标体系,对江苏省2000、2005、2010、2012年的13市的城市紧凑度进行评价,从整体差异、空间格局、结构组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紧凑度水平略降、整体内部差异加大等特征,对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横向比较发展特征,并探讨了可能的原因和规划指导方法.城市的紧凑度水平与城市所处的城镇化阶段有关,不同阶段下,要素投入的模式和效率不同,投入产出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紧凑度也与城市的产业结构特征相关,城市功能投射出其城市结构,就业结构、用地结构的混合程度还会进一步影响交通效率。不同产业的要素投入产出需求和结果更是差距明显。工业发展规模大给城市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土地和能源资源的需求较高,单位产值相对商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需要更多的土地空间、要素投入。此外,人口流动、土地管制、区划调整等近些年城镇发展中常出现的政策手段,也影响着城市的紧凑度水平,宏观调控的抓手意义重大,新常态与紧凑发展相辅相成。
城市紧凑度 评价指标体系 空间格局 功能结构
吴乘月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国内会议
贵阳
中文
1-11
2015-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