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压缩”背景下后发地区乡村发展研究--以贵州沪昆”两高”沿线地区为例
我国高铁的快速建设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强化了”时空压缩”效应,赋予了欠发达地区乡村克服通达性不足的手段.在此背景下,乡村地区对外来资本、企业的吸引力将得以提升,且具有特色优势的农特资源和旅游资源也将参与更大区域市场的竞争发展.这些影响将为乡村地区提供新的跨越式发展可能,因而如何制定合理、高效的应对路径是欠发达地区乡村未来规划管理建设的重点.围绕高速铁路站点,完善乡村地区交通联系网络,并融合电子商务平台以及农产品物流体系,推动乡村地区农业向”六次产业化”发展.与此同时,基于自身特色旅游资源,依托高铁站点完善游客集散体系,推动乡村地区旅游业及其配套服务业的发展.合理、充分利用高铁、ICTs所带来的发展机遇,欠发达地区乡村将获得有效解决经济、就业、人口等”三农”问题的新”钥匙”.
乡村建设 资源优势 产业模式 市场竞争力
孙中亚 姚秀利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国内会议
贵阳
中文
1-13
2015-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