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面向保障房选址机制优化的规划云平台构建--以北京市为例
2010年《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住房保障规划》开始实施以来,保障性住房选址成为住房保障工作中重要的环节。本文对“十二五”时期北京市保障房选址决策机制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回顾.总结了现有选址机制的特征,即多方参与、总量目标导向、多轮审核制度.并从决策机制与制度角度,对“十二五”以来保障房选址效果下降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同时,针对北京市已进行的较完善的选址模型研究,从模型应用与制度机制环境的关系角度,分析了现有模型无法得以充分应用的原因.并提出了决策机制与技术分析平台“协同进化”的优化策略.本文在提出进行综合选址评估、多方参与、优化现有联审制度的机制优化策略基础上,尝试构建包含选址适宜性评价、效用评价、市区两级部门协同规划、公众参与的选址规划“云平台”来实现上述优化策略.
城市规划 保障房 选址机制 云平台
游鸿 廖正昕 高超
北京市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国内会议
贵阳
中文
1-16
2015-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