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上海郊区大型居住社区非正式交通特征与分析--以松江泗泾大型居住社区为例

本文以松江泗泾大型居住社区作为典型案例,对该类型社区中的非正式交通现象进行类型及特征调研,以社区居民的社会属性、出行需求和出行特征出发,结合社区的公共交通、公共空间、步行系统等现状,分析总结了非正式交通现象产生的原因与影响,指出其满足居民需求但同时增加了出行成本、填补地区公共交通空白但同时影响了交通秩序、提供地区就业机会但同时引发了社会矛盾.因而本文从社区交通问题入手分析其背后的社会空间问题,并尝试为非正式交通治理提供依据和支撑.治理非正式交通的方式,一方面从治理政策入手,针对非正式交通本身进行管理,采取“梳”的方式,保留了其积极影响的同时也消除了其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从减少社区居民对非正式交通的需求着手,增加大型居住社区内部的工作机会,使其功能复合;改造现有的社区慢性空间,强化社区与轨道交通站点之间的联系等方式。

城市社区 非正式交通现象 治理工作 社会空间

章丽娜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国内会议

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贵阳

中文

1-11

2015-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