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的分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病是威胁中国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的马铃薯生产.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是一种易感染的无外壳、环状、单链的RNA分子,分子质量约为120ku,其分子大小在359bP左右.通过介绍类病毒的分子检测,指出目前最为常用的是利用RT-PCR方法检测植物类病毒。当有大量样品需要检测病毒时,ELISA是目前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但由于类病毒不产生任何蛋白,从而使得成功用于病毒检测的血清学方法不能用于类病毒的检测上。基因芯片技术可以解决一次性对大量病原体进行检测分析的问题,优于传统核酸印迹杂交技术。RT-LAMP技术具有操作相对简单,检测时间短等优点,并且可以生产类病毒检测试剂盒,用于田间生产的检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为马铃薯纺锤状类病毒的检测鉴定提供了更加准确可靠、灵敏快速的检测技术,而且解决了类病毒RNA的定量检测问题。但是,目前这4种检测方法还具有其局限性,还存在操作复杂、检测成本高等缺点。尽快研制出使用便捷、操作简单、时间短、效率高的类病毒分子检测方法,并研制出相应的检测试剂盒,才能满足国内生产和科研的需求。相信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分子检测技术的日益完善,分子检测技术一定会在植物病害研究领域中发挥出其非凡的作用,并为植物病害的控制提供一条新的捷径。

马铃薯 纺锤块茎类病毒 分子检测

韩磊 迟胜起 张剑峰

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山东青岛266109

国内会议

2015年中国马铃薯大会

北京

中文

145-151

2015-07-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