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薯18号”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块茎数量、大小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中薯18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通过有性杂交育成的,201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薯形好,产量高,增产潜力大,对光照敏感,在北方表现晚熟,在广东、广西等冬作区短日照条件下则生育提早。为研究不同密度下小整薯和切块块茎生产数量和产量,于2015年在河北省张北县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单株结薯数减少,密度到9000株/667m2减少趋势减缓。667m2块茎数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块茎数增加,整薯和切二刀处理到8000株/667m2时块茎数增加减缓。块茎产量无论整薯还是切一刀和切二刀都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而降低。试验结果初步明确,“中薯18号”在张北县自然条件下,以8000株/667m2密度生产种薯较好,种薯可以控制在80—90g。

马铃薯 种植密度 块茎数量 生长发育 作物产量

庞万福 卞春松 金黎平 段绍光 刘杰 徐建飞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

国内会议

2015年中国马铃薯大会

北京

中文

279-281

2015-07-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