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肥处理下不同马铃薯品种产量形成及干物质积累的差异
马铃薯品种“东农311”是新选育的中晚熟鲜薯食用型品种,“东农09-33069”是中早熟淀粉含量较高的品种,二者均为丰产性好的品种,可作为淀粉加工原料薯的兼用品种。探索两个品种产量形成和干物质积累的规律和差异,以及施肥处理对品种的效应,本试验结果可见两个品种的产量构成差异较大,“东农09-33069”是薯数型品种,单株块茎数较多但单薯重偏小;“东农311”是薯重型品种,单株块茎数适中但单薯重较大。在丰产栽培时应针对品种各自的特性配合适当的栽培措施,才能获得较好的产量。两个品种的干物质含量也存在显著差异,“东农09-33069”的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东农311”;作为中早熟品种其高干物质含量是用作淀粉加工原料薯首选的优良性状。在本试验设定的钾肥处理中,没有表现出对产量和干物质含量的显著影响,原因可能是肥料处理设置的梯度和范围不够,使得两个品种在肥料水平上的差异性未能得到表现。为了摸清品种的特性,应继续在主产区设置此类试验,在合理施肥的前提下,探索新品种适宜的种植密度,完善以品种为核心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措施。
马铃薯 钾肥处理 产量形成 干物质积累 品种差异
魏峭嵘 王金明 张丽莉 潘峰 石瑛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93-398
2015-07-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