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164例住院病人药物性肝损害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临床用药过程中药物性肝损害的致病药物和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1月~12月住院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产生药物性肝损害的病例,对患者基础疾病、用药史、肝损害分型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导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前五位药物分别是化疗药(51.98%)、中药(8.42%)、抗结核药(8.42%)、抗菌药(7.43%)和心血管系统用药(5.45%);肝损害类型以肝细胞型为主,占71.34%,其次为胆汁淤积型(14.02%)和混合型(13.41%);经过保肝治疗,23.78%的患者治愈,65.85%的患者好转,9.15%的患者无效,1.22%的患者死亡. 结论:本院导致肝损害的药物以化疗药为主,多数为肝细胞型,经治疗后预后较为理想.

药物性肝损害 发病机制 合理用药

邓蓉蓉 陈攀 曹媛 许晨舒 陈杰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10080

国内会议

2016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

广州

中文

1-6

2015-12-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