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空间可达性的应急避难场所布局合理性研究与分析--以深圳龙岗区为例

应急避难场所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一项灾民安置措施,是现代化大城市用于民众躲避火灾、爆炸、洪水、地震、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安全避难场所.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具有世界领先的应急避难场所和防灾体系.相对于这些国家而言,中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起步较晚,管理和先进程度也落后于他们.深圳市是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其现代化程度在中国也是名列前茅,本文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探讨中国大型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情况.深圳市位于东南沿海地震带的中段,是地震的重点监视防御区.同时,深圳是经济高度发达人口集中的城市.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有效应对,得到了深圳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是降低地震等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的重要手段.深圳市十分重视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与建设,根据《深圳市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2009-2020)》,该市截止2020年设置1111个避难场所,包括452处室外避难场所和659处室内避难场所.2015年是该规划的中间年份,对现有的应急避难场所进行空间布局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既可以评估已有的工作情况,又可以为今后几年的规划提供参考信息.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以需求地至应急避难所的步行距离作为达到克服的阻力,使用变阈值范围的二步移动搜索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该区的应急避难场所的空间布局合理性进行分析,找出了其中的集中和缺少区域,探讨了应急避难场所服务阈值范围对其可达性空间差异的影响,为龙岗区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规划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意见.

城市规划 应急避难场所 空间布局 合理性

程钢 孙会超 段炼 黄宁宁

河南理工大学矿山空间信息技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焦作 454000;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焦作 454000;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师范学院),南宁 5 河南理工大学矿山空间信息技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焦作 454000;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焦作 454000 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师范学院),南宁 530001 南宁市公安局兴宁分局,南宁 530022

国内会议

2015年中国地理学会(华南片区)学术年会

南宁

中文

10-22

2015-11-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