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通婚的文化地理解读
”通婚”指跨类的婚姻达成,通常用于跨种族、跨国家、跨文化等尺度,中国巨大的城乡差异足以让城乡居民之间婚姻结合成为一种跨文化的通婚.经历30多年乡城人口流动的磨练,城市社会越来越适应流入城市新居民,甚至在婚姻、家庭层面上也越来越多地接受了外来农民;表明中国的城乡关系已经从单纯的劳动力供需关系扩展到社会共生、家族融合关系,虽然这种扩展还不是全局和无保留的.作者通过对2014年在上海登记结婚的853对城乡通婚人员的问卷调查,并对比登记本地结婚的1013对家庭,发现:城乡通婚在过去30年保持增长,但增势已趋平缓,表明城市对外来人口的家庭接纳存在上限;外来女性是城乡通婚的主要启动力,而城市女性也婚姻开放性和接纳能力较差;距离摩擦模型适用于城乡通婚地域差异的解释,但同时又受到经济差距、文化差异的有力修正;城乡通婚家庭比纯城市家庭具有更强的文化柔韧性和包容性。
城乡通婚 文化柔韧性 文化包容性 地域差异
丁金宏
国内会议
第六届城市社会论坛——中国人口地理格局与城市化未来学术研讨会暨纪念胡焕庸线发现80周年学术研讨会
上海
中文
28-28
2015-11-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