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中西部人口迁移问题探讨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提供了普查时全国5岁及以上人口的现住地和5年前(2005.11.1)常住地的分布资料,据此,可以直接推算2005-2010年间各地区的净迁移人口.但是,如果采用将这5年间东中西部人口增量(根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推算数据和”六普”数据)分别扣除自然增长量的方法间接推算迁移增长,将会发现与基于”六普”的直接推算结果有较大出入.笔者认为:胡焕庸线破与不破两难。面对“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浩浩荡荡,因势利导适当调节是需要的,而硬要逆向而动,则是“非狂即妄”。人口分布的均衡之义,在于“均而不衡,衡而不均”,过份追求均匀分布,只会加剧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不平衡。与“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潮相比,5岁以下儿童的逆向流动虽属“涓涓细流”,但却引人注目。随着跨区域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流入地的流动儿童和流出地的的留守儿童同时增加,但后者增加更快。要积极推进“举家迁移”和“返乡团聚”、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服务协调发展。“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流量不可低估,但基于“六普”的推算数据可能偏大。“六普”关于按现住地和普查时5年前常住地分的5岁及以上的分布数据,为深入分析人口的分布迁移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资料,但普查时5年前常住地填报的准确性有待深入评估,今后的人口普查也需进一步关注这个问题。
人口分布 胡焕庸线 均衡性 跨区域流动
朱宝树
国内会议
第六届城市社会论坛——中国人口地理格局与城市化未来学术研讨会暨纪念胡焕庸线发现80周年学术研讨会
上海
中文
53-53
2015-11-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