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经济承载力的空间格局

在探讨经济承载力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和地统计全局趋势分析法,对中国28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经济承载力空间格局分异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城市经济承载力的驱动路径及提升策略.结果表明:城市经济承载力的空间分布,基本呈东、中、西三级阶梯依次递减的趋势,且各城市得分值从高至低的衰减速度由快到慢再变快.城市经济承载力空间分布呈现较弱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热点区域H-H类型集中,冷点区域H-L型和L-H型较多,且热度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依次递减。城市经济承载力的空间差异主要在东西方向,而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南北方向,且两者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基本对应中国的西部、中部和东部位置。资源环境驱动路径、经济社会驱动路径和政策人才驱动路径是城市经济承载力提升的3种主要途径。

城市经济 承载力 空间格局 分异特征

狄乾斌 韩帅帅 韩增林

国内会议

第六届城市社会论坛——中国人口地理格局与城市化未来学术研讨会暨纪念胡焕庸线发现80周年学术研讨会

上海

中文

56-56

2015-11-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