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强震作用下不同形状落石的崩塌距离研究

基于室内振动台试验研究了不同频率正弦波(2~14Hz)、地震波频谱特性、地震场地类型、地震峰值加速度及边坡坡形对不同形状落石距离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不同频率正弦波激励下距坡脚1.6~1.8H(H为坡高)处概率值达到最大;远场地震作用下不同形状的落石距离大于近场地震作用下的落石距离;不同形状的落石随着地震峰值加速度的增加,其崩落的距离逐渐增加.随着边坡坡角的增加,不同形状的落石距离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边坡角度达到60°时随着边坡角度的继续增加,不同形状落石的距离逐渐减小;随着边坡坡高的增加,不同形状的落石距离表现出增大趋势;考虑地震峰值加速度影响时,不同形状落石距离的从大到小依次为球形、圆柱形、方形、长条形;而考虑边坡坡形影响时不同形状落石距离的从大到小依次为球形、圆柱形、长条形、方形,与汶川地震中圆球形和圆柱形落石对边坡坡底构筑物的影响最严重较为吻合.考虑不同场地类型和不同频谱特性地震作用对不同粒径大小和不同形状的落石距离影响时,基于概率方法测得在边坡1.2H~1.4H范围时的概率值最大,此区间的确定可为坡脚构筑物的防护设计提供参考.

边坡崩塌 落石距离 形状因子 地震作用

黄帅 吕悦军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北京 100081

国内会议

第八届全国水利工程渗流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137-148

2015-09-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