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县域乡村性空间分异及其发展类型
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县域乡村性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k-均值聚类的方法,分析了研究区乡村性地域分异规律和空间相关性,并对乡村发展类型进行划分.结果显示:①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县域乡村性明显,农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乡村性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在空间上呈现出一条被拉平的U型曲线,乡村性指数最高的地区位于辽宁、吉林、内蒙古东部以及河北,青海、甘肃、宁夏和陕西中北部次之,陕西北部、内蒙古中部和山西乡村性指数最低;②从整体看,2012年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县域乡村性指数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其空间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连续性;从局部看,热点区主要由位于蒙吉辽交界处和蒙冀交界处的“两大极核”构成,冷点区的空间分布表现为“大中小三核集聚”;③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县域乡村发展可划分为农业主导型、发达均衡型、欠发达均衡型和非农主导型四种类型,各类型分别占总数的31.3%、3.7%、48.6%和16.4%.最后,针对不同乡村发展类型,提出了未来发展思路和方向.
县域乡村性 空间分异 乡村发展类型 北方农牧交错带
马力阳 李同昇 李婷 龙冬平 陈云莎
西北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中国陕西 西安 710127
国内会议
新疆伊宁
中文
113-120
2015-08-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