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及其抑癌基因的研究进展
肝癌是我过第三位恶性肿瘤,约占全世界肝癌病例的45.2%.该病病程短、进展快、病死率高,严重危害着我国国民的健康和生命.目前研究表明,肝癌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宿主与病毒及化学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肝癌形成的关键,在这其中可能有多种基因的改变.在原发性肝癌中,存在多种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突变,最终导致其编码蛋白发生质和量的改变,从而引起细胞恶变.抑癌基因治疗是众多基因疗法策略中的一种,它主要利用能够抑制细胞生长并具有潜在抑癌功能基因群,来阻断癌基因表达或恢复抑癌基因功能,达到抑制肿瘤发展或恢复正常表型的一种基因治疗方法.在所有的抑癌基因中,p53基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研究表明,人类肿瘤50%以上的癌变都与p53基因的缺失和突变有关。因而p53基因备受人们关注,也是基因研究也是基因研究最为广泛深入的肿瘤基因之一。PTEN的发现是继p53基因后肿瘤抑制基因领域的又一重要里程碑,PTEN蛋白具有脂质磷酸酶与蛋白磷酸酶两种活性脂质磷酸酶活性是PTEN抑制肿瘤的主要功能基础。Kamb等于1994年首先发现了p16基因,p16蛋白能与CDK4或CDK6结合,抑制cyclin D与CDK复合物的活性,阻止细胞由G期向S期转化,从而使细胞的增殖和生长受到抑制。RASSFl(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gene 1, RAS相关结构域家族基因1)定位于染色体3p21.3 ,编码一组RAS效应蛋白,在多种恶性肿瘤发生和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作用。肿瘤相关基因的激活或者异常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并且随着癌组织的演变和病程的进展,可能更多基因的表达都会被改变。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技术的进步,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全基因组变异技术或DNA芯片技术进行检测,可以源源不断地发现在肝癌中异常表达的癌基因或者抑癌基因。这些研究成果对于阐述疾病的病因、解析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寻找疾病特异性的生物标记物和药物靶点,进而提升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原发性肝癌 发病机制 抑癌基因
乔灏祎 续洁琨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北京 100029
国内会议
兰州
中文
190-196
2015-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