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金岭铁矿区“双层水位流”的形成和应用
山东金岭铁矿区为一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矿体直接顶板为奥陶系灰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近,山东金岭铁矿由露天采矿转变为坑下开采,矿山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和专门研究了“双层水位流”现象,并在矿山防治水工作实践中,编制实施了“下层局部疏干”的防治水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系统论述了“双层水位流”的发现、形成条件和机理以及生产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结论和建议.建议加强与高校或科研机构合作,用物理模拟方法,建立“双层水位流”实验模型,同时研究和导出连续介质中产生“双层水位流”的数学模型,以及数值模拟方法,进一步研究其形成机理,不断完善“双层水位流”理论。矿区内发育的断裂构造、垂直岩溶通道等往往将含水层上下直接贯通,导致局部无法形成“双层水位流”,矿山建设前应进行专门封堵。另外,矿区周边农采矿山的建设往往各自为政,也造成矿区内无法形成“双层水位流”,建议矿区内相关矿山建设单位联合研究,把矿区作为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来编制地下水治理措施,只有这样,才会取得良好的防治水效果。
铁矿开采 防治水工作 合作机制 水文地质
周敦军 牛学忠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42-46
2015-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