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阶段与发展水平研究
文章从我国交通基础设施供给是短缺还是过剩角度切入,回顾分析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历程,并从政府和市场两个角度讨论这一过程中支撑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动力,继而运用人均交通基础设施拥有水平和交通基础设施密度水平两项指标横向比较我国交通基础设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差距,在此基础上结合美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过程与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进行纵向对比解析,进而得出面向下阶段的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构建建议. 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构建需要避免犯发达国家犯过的错误,在我国如果仅仅以满足人均设施拥有水平为导向,单纯依靠扩大设施供给在有限的国土空间上是无法实现的。我们的交通方式需要提高效率与质量。鉴于当前公路基础设施的基数已经较大,公路交通发展方式相对粗放,未来的公路基础设施构建应该稳妥推进。而面向高速铁路设施建设则应该坚定不动摇,目前我国高铁通车里程已经占据全球60%,高铁客流量占我国铁路客流量全部份额达到40%,高铁上下游产业链已经建立,推进构建以高铁为核心的高效、快速大容量客运系统,将能够帮助我国突破人均运输需求增长和设施资源供给相对有限的矛盾,实现中国特色的跨越发展。 同时,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构建还需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我国机场建设水平与其他国家对比无论在人均拥有水平还是设施密度水平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现状机场设施供给水平远远无法满足需求,为有效弥补短板,应该全面加强机场建设,尤其需要拓展通用航空市场,提高航空运输组织能力和服务能力。 限于篇幅,文章并未对我国交通基础设施资源区域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但是各项国家规划和调研报告中均已提出区域资源分配不均等化成为突出问题,考虑交通基础设施作为难以移动的固定资产,实现增长的同时就需要明确好其所在空间的配置。因此建议设施构建需要因地域需求而异,面向中西部地区继续完善网络,实现互联互通,但是设施建设不宜冒进,需要避免投资过度超前和浪费。东部地区自身发展条件较好,基本交通设施网络已经成型,设施构建则不能继续停留在简单的数量叠加层面,深化层次、加强衔接,是确保既有交通运输系统和未来新增交通运输系统高效运转的重要保障。
交通基础设施 人均拥有数 设施密度 规划布局
欧心泉 陈仲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1-8
2015-05-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