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关于功能性便秘定义、分型争议的探讨

本文以功能性便秘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功能性便秘的分型,指出目前国际上FC主要共分为3型:出口梗阻型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OOC),慢传输型便秘(S T C),混合型便秘(OOC),分析了这三种类型的发病机制,出口梗阻型便秘病因大致包括直肠前突、直肠黏膜脱垂、盆底疝、耻骨直肠肌肥厚、骶直分离、耻骨直肠肌痉挛等,结肠慢传输型便秘,中有存在组织、器官结构不可逆的的病理性改变的可能,有很大可能属于器质性疾病范畴,而并非简单的功能性疾病。在今后的科研临床工作中,应重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开展多中心、对照、双盲、随机化等科研手段研究FC,逐渐形成统一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方案。治疗效果与实验室指标相结合,为FC治疗效果的评定制定科学、客观的并易于临床操作指标,使效果客观化、数字化。加强行之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手段的筛选,并进行药理、药动学、生物学等分析,力求从细胞分子、生物学水平阐明中医药治疗FC作用机制。

功能性便秘病 发病机制 临床分型

李泽旭 贺平

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肛肠专科医院

国内会议

2015中国便秘高峰论坛

成都

中文

276-285

2015-04-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