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类型与NIHSS评分相关性研究

缺血性中风,即西医的脑梗死,是由某些危险因素及遗传因素导致的疾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与生存质量,主要以脑部缺血损伤为主要表现,脑血管阻塞引起脑血流循环障碍致脑组织功能或结构损害。中医认为缺血性中风病因与风、火、痰、瘀、虚等密切相关,多为本虚标实,正气亏虚为本,推动气血运行无力,风、火、痰、瘀阻滞脉络为标,气虚血瘀是主要病机。证候要素的研究发现,证候类型中“气虚>血瘀>内火>痰湿>内风>阴虚”,总体呈现“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特点,气虚血瘀是主要的证候表现。研究表明,气虚证与在所有NIHSS时点都呈正相关,气虚证的NIHSS评分处于较低水平,表明气虚证在发病急性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进一步研究气虚证出现频率不同分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差异,发现气虚证不是中风病常见证候,但是影响预后的重要证候,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并提出早期干预气虚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缺血性中风 中医症候 脑卒中量表 评分相关性

方无杰 鲍勇

安徽省六安市中医院,安徽六安237006

国内会议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首届全国专科专病建设学术研讨会

河南开封

中文

359-360

2014-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