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黄淮麦区小麦茎基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为明确中国小麦主产区黄淮麦区茎基腐病发生分布情况及病原种类组成,本研究在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陕西、山西等7个省25个地市,共计45个地点进行采样,通过病原菌组织分离及形态和分子鉴定,共得到504个分离株.鉴定结果表明,引起中国黄淮麦区小麦茎基腐病的病原有6种,包括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假禾谷镰刀菌(F.pseudograminearum)、小麦根腐离蠕孢菌(Bipolaris sorokiniana)、木贼镰刀菌(F.equiseti、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和层出镰刀菌(F.proliferatum),其中前两种为优势病原菌,其分离频率分别为38.5%和29.2%.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测定这6种病原菌在小麦苗期的致病力,结果表明假禾谷镰刀菌对小麦的致病力最强,平均病情指数为44.3,其次为根腐离蠕孢和禾谷镰刀菌,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29.8和29.6;其他三种镰刀菌分离株的病情指数在25.0以下,致病力较弱.

小麦茎基腐病 病原菌 菌株鉴定 致病力

贺小伦 周海峰 侯莹 胡艳峰 袁虹霞 李洪连

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郑州450002

国内会议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

沈阳

中文

40-43

2014-07-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