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内生细菌防治根结线虫的研究
本文以番茄根结线虫病害为研究对象,以松材线虫为靶标,用直接触杀法从64株内生细菌中筛选到13株有较高杀线虫活性的菌株。对活性代谢物质的理化性质及稳定性进行测定,通过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的方法获得一种有杀松材线虫活性的胞外蛋白。用蘸根接种法研究BCM2、S25和CCM7在番茄苗内的定殖趋势,并研究它们对线虫的防治及治疗效果。分离到的内生细菌中有64株接种7天后的定殖量能达到1×l05cfu/株。对64株内生细菌进行复筛,其中13株发酵上清液18h杀线虫率达到100%,菌株BCM2、CCM7、S25和DP1最好。菌株BCM2和CCM7发酵液能够使线虫虫体渗漏或消解。其中杀线虫效果较优的BCM2发酵液在硫酸铵饱和浓度为60%和70%时沉淀的粗蛋白杀线虫活性最高;pH值7.0和8.o时粗蛋白杀线虫活性稳定;强酸强碱使粗蛋白杀线虫效果明显下降;在4℃和60CC时粗蛋白保持原来的杀线虫活性,600C后杀线虫活性明显降低,表明粗蛋白对热稳定性差;层析后的产物杀线虫活性明显下降,12h的杀线虫活性最高只能达到40.32%,说明杀线虫物质由多成分组成;对仍存在活性的层析产物进行SDS-PAGE检测,获得有活性的单一蛋白,对其进行二级质谱鉴定,该蛋白共计有376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38.SkDa,等电点为7.77,证明该蛋白BCM2分泌到胞外主要的杀线虫物质。菌株BCM2、S25和CCM7从接种后第1天开始,定殖数量稳定在1x l03cfu/g以上,且菌体的定殖数量呈“先增后减,再增再减”的消长趋势。分别设置了三组实验来测定3株供试菌株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移栽前15天接种BCM2、S25和CCM7的番茄苗的根结抑制率分别为96.69%、90.26%和76.89%;接种和移栽同时进行的实验组3株内生细菌的根结抑制率分别为78.57%、85.71%初78.77%。移栽后已经结瘤的番茄苗再接种3株内生细菌的根结抑制率分别为8.29%、23.38%和43.10%。调查结果显示,3株内生细菌同时对番茄促生作用明显。
番茄根结线虫病 内生细菌 菌株筛选 病害防治
胡海静 陈雅丽 王娜 陈双林 闫淑珍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省微生物与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23
国内会议
沈阳
中文
633-633
2014-07-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