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与组织中BRAF基因突变的研究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与肿瘤组织BRAF基因突变率及两者的一致性,探讨外周血BRAF基因突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257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318例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其中185例外周血标本和组织标本配对,检测其中BRAF基因突变,比较外周血和组织标本突变一致性,分析BRAF基因突变和患者临床特征相关性. 结果:外周血标本中检测出23例突变(7.23%),组织中14例突变(5.45%),两种标本一致性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710,P=0.000). 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与组织BRAF基因突变一致性较高,在无法获得组织学标本时可以检测外周血BRAF基因状态,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非小细胞肺癌 BRAF基因 基因突变 病理机制

方美玉 许春伟 张玉萍 毛伟敏

浙江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病理科 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国内会议

第八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第三届中国肿瘤医师大会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529-529

2014-07-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