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莫唑胺联合伊立替康治疗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和毒副作用分析
目的:评价替莫唑胺联合伊立替康治疗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及毒副反应. 方法:对20例既往至少经一线化疗方案治疗和/或全脑放射治疗后未达缓解或缓解后复发的患者给予替莫唑胺150~200mg/m2/天,d1~5天,伊立替康60mg/m2Ⅳd1、8天,21天为一周期,最多化疗6周期. 结果:20例患者中,男性12例(60.0%),女性8例(40.0%),中位年龄为54岁,ECOG评分≤1分,治疗周期数1~6周期,中位治疗3周期.其中2例PR(10%),近期有效率RR(CR+PR)10%,4例SD(20.0%),14例PD(70.0%).毒副反应可耐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WBC)或中性粒细胞(NEUT)下降20例(100%),其中Ⅰ~Ⅱ度14例(70.O%),Ⅲ度5例(25.0%),Ⅳ度1例(5.0%);胃肠道反应较轻微,主要为Ⅰ~Ⅱ度15例(75.0%).其余较常见的毒副反应还包括腹泻5例(25.0%),其中Ⅰ度4例(20.0%),Ⅱ度1例(5.0%),肝功能损害3例,均为Ⅰ度(15.0%). 结论:替莫唑胺联合伊立替康治疗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化疗疗效良好,毒副反应轻微.
非小细胞肺癌 脑转移 替莫唑胺 伊立替康 临床疗效 毒副反应
许建萍 张湘茹 李峻岭 王宏羽 王燕 郝学志 石远凯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
国内会议
第八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第三届中国肿瘤医师大会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627-627
2014-07-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