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特征与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相关性探讨
肺癌的是城市人口癌症死亡的最主要的病因之一,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亚型.目前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治疗.手术治疗为肺癌的首选治疗方式,淋巴结切除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但肺癌手术中淋巴结切除方式仍存在争议,本研究系统分析了1999年01月~2011年1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肺癌根治术并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的病人共249名,总结肿瘤大小、病理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大体分类、原发病灶位置各个临床特征的淋巴结转移规律,从淋巴结转移方面进一步分析NSCLC纵隔淋巴结切除方式和范围的选择,结果表明肿瘤直径<lcm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很小,可不切除纵隔淋巴结;患者肿瘤分化程度、大体分类、病理组织学类型不是患者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因素;除了Nl区淋巴结外,4#、5#、6#、7#淋巴结转移率相对较高;不同肺叶的患者在上下纵隔倾向性也不同,右肺上叶癌易转移至上纵隔淋巴结,右肺下叶易转移至下纵隔淋巴结,右肺中叶易于向上、下纵膈转移,左肺上叶常转移至AP区及上纵隔淋巴结,左肺下叶常转移至AP区及下纵隔淋巴结。不同肺叶的患者在各区组纵膈淋巴结转移的倾向性也不同,在保证准确淋巴结分期的基础上,结合隆突下淋巴结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可以进行纵膈淋巴结的系统性取样,减少对手术对患者的创伤。不同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各个肺叶间跳跃性纵隔淋巴结转移率无明显差异,但中央型高于周围型。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结转移 手术切除 疗效评价
周伟 谷力加 张建 陈惠国 吴伟彬
510630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胸心外科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169-170
2013-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