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为生”与”吾乡海国”--明清浙江海洋社会形成史论
明清时期,浙江沿海各种社会群体、社会组织与海洋互动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方式的总和构成浙江海洋社会有别于内陆社会的重要特征,具体表现在”以海为生”的经济生活方式是明清浙江海洋社会形成的物质基础,外向型生产的出现是明清浙江海洋社会的重要特征,海神信仰是浙江海洋社会民众的精神支柱,海洋走私与反走私是海洋社会不同利益博弈的表现,人口流动加快是浙江海洋社会形成的又一表现,海洋意识的形成是浙江海洋社会成熟的标志等几个方面.明清浙江海洋社会的形成是浙江沿海民众长期与海洋互动的最终结果.明清时期浙江海洋贸易孔道众多,通过浙江沿海可以到达东洋、西洋乃至南洋各重要贸易地区,更能方便于往来国内沿海各地。浙江作为明清对外交流的主要窗口之一,作为明清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这一时期的海洋生产也引人注目,并弥漫着浓郁的海洋商业气息。以海为生,以洋为市,“每获重利而归。穷洋竟同闹市”的海洋生活意识,以海致富、以海破家的生存意识,祈求海神的恐惧意识,不畏高压冒死下海的进取意识以及流落他乡,“多有归国立功之志”的祖国意识都构成明清浙江海洋意识的重要内容。
明清时期 对外贸易 海洋意识 文化交流
王万盈 李央琳
泉州师范学院
国内会议
福建泉州
中文
94-113
2016-12-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