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闽南民间戏曲文化的域外传播

闽南民间戏曲是中国南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拥有梨园戏、高甲戏、傀儡戏、打城戏、歌仔戏、掌中木偶等诸多剧种.其中梨园戏因保存宋元明南戏的很多剧目、音乐及表演形态,被誉为”活化石”.迄今为止,它仍活跃在当下舞台上,深受海内外闽南人的欢迎.闽南民间戏曲伴随着早期闽南先民的足迹,深深地嵌进居住地区的现实生活中,成为他们认识社会、评价生活、升华情感的文化仪式,也是向外界展示闽南族群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域外传播彰显一种典范的作用;同时,闽南民间戏曲在与他者文化交流中,推动了在地化的转型、变异与重塑,为所在国(或地区)多元文化体系的构建做出自己的独特贡献。关注那些曾经走出且历史悠久的闽南民间戏曲,这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讨如何打造文化“走出去”的新模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当今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借鉴价值与现实意义。

地方戏曲 文化交流 传播策略

黄科安

泉州师范学院

国内会议

“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

福建泉州

中文

305-306

2016-12-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