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一带一路:台湾”竹马阵”南管音乐之创造性转化

笔者试着以吕氏所论为基准,探析台湾台南市新营区土库里土安宫竹马阵团的音乐表演,和南管音乐的脉络关系。对竹马阵团的音乐结构与内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台湾竹马戏音乐与闽南南管音乐有一定的脉络关系;其音乐性质以调门区分,目前曲调可归为C调、D调、F调、C调转F调四种类型;属于曲牌体中的“粗曲”,基本上多属于一剧一曲的单段体,每曲前有〔前奏〕、曲末有〔后奏〕,具有宗教驱邪意义。从本文对于台湾竹马阵音乐及咒语的分析,以及和闽南泉州梨园戏的比较,发现台湾竹马阵和竹马戏的音乐,确实与福建泉州的“南管”音乐有脉络关系,尤其戏曲的部分也与梨园戏的内容与表演形式接近,所以笔者认为这是南管音乐民间化的创造性转化之现象,也确认两岸“一带一路”的脉络关系。

竹马戏音乐 南管音乐 曲调 表演形式

施德玉

台湾成功大学艺术研究所

国内会议

“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

福建泉州

中文

418-453

2016-12-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