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与宋词演唱
本文探讨了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的渊源,阐述了宋代箜篌的使用情况,虽不复汉唐之盛,但因其表现性强、音域宽广、音色既适于表现华丽高远风格也适于抒发忧伤缠绵之情,因此就宏观而言,在宋代尤其是北宋宫廷用于内外的礼乐中,箜篌算得上频频出场的主流乐器。而在宋代歌舞表演和宋词演唱中,箜篌更是不可忽略的存在。竖箜篌尤其是大箜篌,无论从器形还是音质上看,都是高大华丽,的确可以和大鼓、琵琶等相媲美合作,在燕乐、法曲等的演奏中成为引人注目的部分,在小型宴会上的浅斟低唱中,竖箜篌因其携带方便、似瑟似琵琶而兼具两者的优势,也被乐工经常使用。某些时候,也成为高人雅士的抒情之具,而南宋民间流行的是十四弦小箜篌。宋代之后,箜篌的使用继续减少,至元明之时,它虽在宫廷礼仪之乐中继续发挥作用,但在民间更多的是作为文人雅士所惊赏的、比较稀罕的乐器而出现。
箜篌 宋词演唱 历史变迁
董希平
中国传媒大学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226-235
2014-12-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