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撞兵到卫军--元明时期广西桂林军事体系的建立与变迁
在元朝统治广西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元朝政府在广西创设和推行了一个招募桂西“撞人”到桂东屯田耕守的政策。这一政策所带来的后果,改变了桂东地区原本民、猺对立的族群格局,桂西土司土民的势力开始渗透到桂东地区。在这个过程中,国家政权、桂西的撞人、桂东的民与猺,都逐渐学会和使用这一套话语及模式来争取更大的利益。“撞”,从宋朝桂西北的一种土丁的称呼,变成了元朝屯田土兵的称谓,又进一步变成了来自桂西土人的族称。明朝夺取广西之后,朱元璋所推行的卫所制度同样在广西推行开来。从零星的史料来看,广西卫军主要来源是南直隶与湖广,广西本地的蒙古人、民户及元朝降军所占比重不大。但是,随着明朝的国家力量在广西的深入,明朝政府越来越发现只依靠其卫所军队无法控制这一个情况复杂的“边陲”,所以元朝的撞兵屯田体系,通过编入正编卫所或者创设屯田千户所的方式,部分的被明朝所继承了。永乐以后,由于明朝用兵安南,紧张的战事使广西卫所旗军日益减员,从成化年间开始,尤其是嘉靖、隆庆年间,明朝开始在桂东地区大量招募“猺撞”、狼兵、土人以耕守土地的方式把守隘口,这些应募而来的士兵,被称为耕兵。明中后期的招撞耕守政策,其范围和持续时间更是比元朝更为广阔和持久。广西的近代族群格局,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成型的。
军事政策 撞兵屯田体系 卫所制度 元明时期
任建敏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
国内会议
武汉
中文
1-16
2014-09-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