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汉语教材评估现状与思考--以数学建模思想构建教材发展梯度模型

近20年来,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空前繁荣,其中成就最大的就是对外汉语教材建设(李泉,2009)。21世纪以来,尤其是2005年后,汉语教材研发更是进入迅猛发展时期。虽然其中不乏优秀教材,但仍存在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原因之一是“缺乏一套完整的、科学的、便于操作的对外汉语教材评估系统”。本文全面回顾了汉语教材评估现状,针对评估中存在的评估理论研究匮乏,评介种类过少,评介标准不一,评介方式单一等不足,提出数学建模的思想作为教材评估手段.并以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为指导,提出了考察教材发展梯度的评估新思路,最后介绍了其在教材编写上的应用,建立教材发展梯度模型后,模型能够自动化统计各项数据,对于候选的若干课文,能够按照自然习得理论,自动排列出相对理想的顺序,计算出课文间的发展梯度。或者更换课文达到更加理想的值。教师也可以在众多备选课文中,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某些参数(如学生水平、课时等),让模型自动得出最理想的若干篇文章,并安排好教学顺序。使用模型后,不再要求有课文教材库,教师可以使用任意的文章作为原料。

对外汉语教育 教材评估 数学建模 教材发展梯度模型

卢达威 尚英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信息处理研究所,北京100083 北京语言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北京100083

国内会议

第九届中文教学现代化国际研讨会

厦门

中文

160-168

2014-07-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