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原北京香山慈幼院近代教育与办公建筑

原北京香山慈幼院是民国时期在北京兴办的一所重要的慈善学校,其近代教育与办公建筑一方面反映了香山慈幼院因地制宜的办学理念,教养兼施的教育思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民国初期北京近代教育与办公建筑的发展情况.本文以文献研究及现场调查、测绘成果为基础,对北京香山慈幼院近代教育与办公建筑的历史进行研究,探究其价值,并对香山慈幼院建筑的风格、功能与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综合而言,原北京香山慈幼院近代教育和办公建筑大多为传统青砖砌筑,除铁工厂采用一顺一丁的英式砌法,大部分建筑采用清式传统砌法,但在许多建筑的局部利用外来的砖叠涩的手法,或部分砖块突出等手法,构成墙面上简洁但具有装饰性的效果。许多建筑采用仿西式的檐口和山花,但由于脱离不了本土青砖砌筑的工艺,因而在仿西式山花的线脚处表现出传统清式硬山建筑线脚的特征。窗和门多用砖拱,有砖砌平拱、弧形拱、半圆形拱或三心圆拱几种形式。窗棂为简洁的方形格子木窗棂。在蒙养园和慈幼市政所设有半圆形的窗,蒙养园半圆形的窗处在山花处,慈幼市政所半圆形的窗亦为半圆形的山花,这种半圆形装饰也为一种明显特征。另外采用对称的立面构图,强调西式的山花在立面构图中的作用也是原北京香山慈幼院近代教育和办公建筑的共同特征。蒙养园的主体部分,镇芳楼,铁工厂,慈幼院市政所等皆是对称式构图,并且立面中部或者两侧皆有突出部分或者强调山花的统领与装饰作用。

民国建筑 教育功能 办公功能 艺术风格 空间构型

孙晓波 钱毅 张娟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国内会议

第14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

贵阳

中文

449-459

2014-07-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