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被动吸纳与被动植入--中国内陆近代建筑样式溯源初探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内陆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在接受外来文化影响和外来文化渗入方式、程度的差异性,提出了中国内陆近代建筑样式出现背后的两种主要现象:被动吸纳与被动植入.本文通过将包头与北京进行比较,并分析中东铁路和滇越铁路的一些重要遗存,以案例研究为切入点,客观、形象的展现被动吸纳与被动植入在内陆地区产生的具体、实际结果. 中国幅员辽阔,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广阔、多样的地理区域,在近代化的进程中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外来文化进入中国、影响本土文化的过程中,自沿海至内陆存在着明显的时滞现象。加之内陆与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内陆地区在接受外来文化影响的方式上与沿海地区产生了明显的差别,前者是无意的、被动的,而后者则首先是主动的之后才是无意的。外来文化在主动进入中国的时候,也因空间的差异导致影响程度随进入内陆距离的增长而减弱。但在诸如通过修建铁路等强行渗透手段的作用下,部分内陆地区遭受被动殖入外来文化的影响程度反而更高甚至超过了沿海地区。

近代建筑 外来文化 被动吸纳模式 被动植入模式

冯铁宏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

国内会议

第14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

贵阳

中文

146-153

2014-07-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