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哈尔滨建筑遗产保护中外部空间环境影响研究

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圣·阿列克谢教堂以及圣·索菲亚教堂两处建筑遗产更新项目及其外部空间环境调查,分别从宏观角度,包括城市肌理、空间格局、整体建筑及景观风貌等进行研究分析;从微观角度,包括外部空间活力、外部空间环境微气候、消费尺度与历史人文特色显示度以及环境与观察建筑遗产三个层次最佳视距关系等方面进行理性的探讨,城镇式建筑遗产环境具备商业型环境的特点,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由于受经济相对发达的影响,环境中人工要素为主,自然环境要素为辅.建筑遗产外部环境的空间比例应控制在1:2-1:3,有较强的围合感,并保证冬季有足够太阳直射面积,夏季有遮阳驻足场地。周围建筑高度差不宜变化太大,容易形成涡流。将建筑遗产外部环境划分为保护区、控制区和协调区,针对建筑密度、高度、建筑造型及沿街立面等进行分区指标控制,使历史建筑周边轮廓线及背景和谐。应将最佳视距纳入外部空间格局规划的考虑中,控制最佳景观视廊上的建筑高度及用地性质。两处教堂外部空间的微环境宜人区域较少。绿化是调节生态平衡、控制微气候的有效手段。由于西向太阳辐射最大,保护建筑应首先考虑西侧绿化。权衡空间开发尺度,通过适度文化消费带动周边商业发展,提高整体空间活力。

城市规划 建筑遗产 外部空间 视距控制 微气候

赵天宇 韩露菲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国内会议

2013西安建筑遗产保护国际会议

西安

中文

149-153

2013-10-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