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城镇化建设中民族村落的交往文化变迁
村落是由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组构而成的人居环境整体,是村民生产、生活、交往的核心.村落是动态的、发展的、变化的舞台,村落的历史就是一部人与人的交往、人与自然的交往书写的编年史。崇山峻岭间的贵州古老民族村落正在被贵州省城镇化带动战略所影响,这种影响渐近渐强、越来越近,城镇化对村落环境和物质结构改变的同时也影响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民族交往文化的影响更是直观、直接的.上千年的少数民族交往文化和数百年的村寨历史虽然很难在短期内彻底变化,但渐变在所难免.贵州山地生活着17个世居少数民族,拥有大量的民族聚居村寨。古朴的人际交往和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是民族村寨生生不息、繁荣发展的人文特色。在交往中道德约束在长时间内作用大于法律的约束。人与人友好互助、人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是交往中的共同特点。文化是动态的社会活动,交往文化体现了文化的动态性,也是文化不断发展的原动力。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农耕生活慢慢消逝,必然造成以农耕生活为基础的民族村寨发生环境的变化。封闭的生活环境逐步被打破,村寨和外界的交往日益频繁,外界的影响力量渐次增强。环境变迁促成交往文化的不断变化,城镇化的逐步推进让古老的村落环境不断变化,甚至有彻底颠覆村落原生交往环境的趋势。现代城市文明在营造了繁华的城市环境、充裕的物质条件和丰富的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环境污染、唯利是图、人际关系的淡漠,这些城市特征与村落的传统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背道而驰,此外还导致了传统教育与交往中心的变迁,如何在城镇化带动战略中引导健康、和谐的交往,保护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村落悠久历史是一项新兴课题。实地考察、全面分析、深入研究把城镇化过程中负面影响降低,在城镇化过程中政府主管部门要切实营造良好的交往环境,要注重健康精神文化生活在城镇化后村民中的影响,同样要提倡适度竞争中的友爱互助,要弘扬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城镇中的传承,要协调城镇化过程中多民族融洽相处。只有优秀的交往文化继续在城镇化过程中发挥其人际交往、人与环境友好相处的核心价值,社会才会繁荣和谐。
少数民族村落 交往文化 交往环境 城镇化
钱星
贵州省民族研究院
国内会议
贵阳
中文
26-32
2012-10-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