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工业化背景下水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水族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总人口40多万人,近90%分布在贵州省东南部,其中半数以上人口聚居在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三都水族自治县.其余散居于荔波、独山、都匀、榕江、从江等县市.水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保存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2011年,贵州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三化”同步进程,以工业化致富农民、城镇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加快民生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主导产业培育、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城乡发展统筹、扶贫攻坚、生态环境建设等6个方面实现重大突破.”为贵州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贵州摆脱贫穷落后勾画了宏伟蓝图.随着水族地区城镇化、工业化的深入发展,水族文化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如何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矛盾问题。如何有效地处理这一矛盾,笔者赞同潘年英等部分人类学者对该问题所持的”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观点,这是在城镇化工业化背景下传承和发展水族传统文化的总体方向,具体方法包括以下几点。借助水族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水族文化,加大水族文化进校园工作力度,培养水族文化人才,加大水族文化研究,采用现代科技保存和记录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建造水族文化馆园,注重”申遗”,努力提高水族传统文化的知名度。
水族文化 人才培养 非物质文化遗产 品牌建设
韦荣宪
都匀市基长中学
国内会议
贵阳
中文
98-101
2012-10-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