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的聚合与靖西壮族提线木偶艺术
广西边陲小城靖西县的壮族提线木偶戏虽然古朴简陋,但却承载着壮民族丰富的艺术、文学、宗教、民俗的文化信息,数百年来偏居一隅,原生态地顽强生存、代代传承着,被称为”壮族提线木偶戏的活化石”.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提线木偶戏的一部分,它的起源、传播途径、传承方式和文化意蕴以及艺术特质,应该引起学界重视.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靖西壮族提线木偶戏的来源及其与山歌文化、民间宗教文化的互动关系做一粗浅探讨,提出外来文化和本土壮族文化的互动融合催生了靖西壮族提线木偶戏,木偶艺术在我国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其源头可以追溯到西周时代,但因为缺乏确凿的考古实物和文献一记载,提线木偶戏传入靖西的确切时间和演变脉络已难以考证。从提线木偶戏的音乐唱腔和本地山歌曲调的密切联系上看,壮族提线木偶戏的唱腔属于板腔体,曲势雄浑悠扬,奔放洒脱,极富壮族特色,木偶戏艺人都是山歌高手,语言大师,精通各类唱腔,能承担各种角色,另外提线木偶戏的演出与歌墟的对歌比赛在表演程式上相似。
提线木偶艺术 传播途径 艺术特色 表演程式
凌春辉
百色学院中文系
国内会议
贵阳
中文
300-307
2012-10-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