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德保苏铁的故事--反思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治

在当代环境保护诸领域中,生物多样性保护无疑得到了全球性的关注.深受科学思想影响的自然科学学者们认为,生物物种是否丰富,生态系统类型是否齐全,遗传物质的野生亲缘种类多少,将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物多样性丧失逐渐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科学和政治事项.随着生境变化、人口的增加以及技术的更新,生物多样性丧失正在加剧.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人类历史上第一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全球协议,生物多样性公约获得快速和广泛的接纳,150多个国家在里约大会上签署了该文件,此后共有175个国家批准了该协议.由此足见生物多样性在当今环境保护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值得欣慰的是,社会科学家们广泛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去,并形成了诸多极有见地的观点.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一个组成部分,壮族地区也有着自身独特的生境和物种,德保苏铁、白头叶猴等更是全球范围内仅存的珍稀物种,德保苏铁的发现、濒危与保护在生物多样性的过程中,国家和学界常常是通过划入自然保护区来实现物种及其生境保护的,德保苏铁的保护也不例外。然而,无论是林业部门的德保苏铁保护,还是外部学者倡导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都没有充分考虑社区的参与,没有维护社区民众的合法权益,因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正当权利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正当权利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冲突。从笔者进行的多个访谈来看,上述两位村民的陈述基本上代表当今上平屯民众的普遍想法,他们因为得不到国家保护苏铁的拨款与好处,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其实,从世界范围内来看,环保组织与本土民众之间的对话与冲突只是全球睦资源冲突的一部分。在笔者看来,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跟整个全球经济进程密切相关,跟日常生活消费习惯密切相关,跟不经意的经济行为密切相关。生物多样性保护只是这个全球经济政治生态联系网上的一个结点罢了,要想真正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质,必须要到它被抽象出来的历史场景中去。在本文所研讨的上平屯案例中,德保苏铁之所以刚发现两三年就致濒危,固然有当地民众偷挖乱砍的原因在内,但更深层次的是,外部世界的需求导致了这种令人伤心的局面的出现。但是,在现行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中,基本上限制了保护区内民众正常的生产活动,致使他们的生活一度陷于困境。因此,在德保苏铁保护的问题上,如果需要他们配合生物多样性保护,就必须让他们参与,给他们解决实际的困难,让他们从心理上认同、从行动上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保护 权利冲突 本地居民 偷挖现象

付广华

广西民族问题研究中心

国内会议

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建会30周年学术研讨会

贵阳

中文

344-355

2012-10-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