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雕塑规划的人性化探讨--以安徽省滁州市雕塑系统规划为例
城市雕塑是城市公共艺术品,它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在于它的艺术性和装性,而在于它的平民性与人性化,即给人带来的真正意义:恢复人性.本文从人的视角下,分析人的心理感受,应用了总体空间分析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从宏观层面的结构、“量”和“分布”与微观层面的人性化设计相结合的思路,探讨了城市雕塑对市民日常生活的作用与影响,进而对城市雕塑规划提出了针对不同的空间特征和环境要求,进行城市雕塑的分级分类导控,形成规划控制体系;针对多元、开放的空间环境特征,规划对城市雕塑的长远发展强调灵活多样的控制引导,强调近期实施的重点区域,将城市雕塑纳入城市中间景观体系,形成整体性雕塑分布网络。滁州市雕塑规划建构“一纵、一横、两网、多片、多点”的总体中间布局结构,从城市整体发展的需要出发,结合轴线、网络、区块、节点等多种中间要素形成协调有序的雕塑景观秩序,提出不同类别的雕塑题材和设计要点,并对密度和尺度做了初步控制。明确城市雕塑具体的设计和控制要求等布局和优化策略.
城市雕塑 规划布局 优化设计 形象塑造
成伟涛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国内会议
武汉
中文
705-717
201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