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和电针对实验性KOA模型兔关节软骨形态学的影响
目的:从形态学角度探讨不同干预方法对制动致关节损伤的治疗机理,观察针刀、电针干预对关节软骨形态学的影响. 方法:6月龄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刀组和电针组,每组9只,用改良的Videman法左后肢伸直位固定制动法建立兔膝关节损伤模型.电针组电针KOA兔左侧”阳陵泉-阴陵泉”、”内膝眼—外膝眼”,疏密波,连续波,频率2/100Hz,强度3mA,每次20min,隔日1次,1周3次,共6周;针刀组KOA兔左侧内、外侧副韧带及髌韧带的中点前缘、起、止点进入,刀口线与韧带方向平行,分别松解5次,每周1次,共6次,松解5次,每周1次,共6次.通过HE染色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实验性KOA兔关节软骨潮线及间隙、钙化层及深层软骨改变情况. 结果:关节软骨HE染色切片显示,针刀和电针有效抑制了软骨基质的退变,促进了软骨的再生修复,且针刀组效果优于电针组. 结论:针刀和电针均能有效改善实验性KOA模型兔软骨组织的损伤情况,并促进软骨细胞的再生修复,进而恢复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以松解法为主的针刀疗效优于电针.
膝骨关节炎 针刀疗法 电针疗法 软骨形态学 疗效评价
黄怡然 李文迅 张茜 李娜 余飞 金英利 雷林丹 李玉波 郭长青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 100029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2014年度学术会议暨北京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29-33
2014-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