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疗法治疗骨痹的临床应用探讨
骨痹语出《素问·痹论》,是指气血不足,寒湿之邪伤于骨髓的病症.骨痹属于五体痹之一,凡由六淫之邪侵扰人体筋骨关节,闭阻经脉气血,出现肢体沉重、关节剧痛,甚至发生肢体拘挛屈曲,或强直畸形者谓之骨痹.发于周围关节者以女性居多.本文通过探究针刀疗法的病理机制,并将其应用于骨痹的临床治疗中,指出风湿寒性关节痛属中医“痹证”或“骨痹”范畴。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此病多由气血亏虚,营卫不和,腠理开泄失常,风寒湿邪乘虚入侵,邪侵肌表组织,闭阻气血。故治宜疏风散寒、健脾化湿、补肾强督、温经通络。本案主取大椎五穴,其主穴-大椎为督脉之要穴,又为手足六阳经交会之处,俗称“诸阳之会”。配合上下共五穴具有温阳通督,清热镇痛,通经活络,行气活血之功。既能补虚,又能泻实,既能清热,又能温阳。加取阿是穴,使用针刀疗法则不仅可刺激局部穴位、疏通经络气血、缓解疼痛,亦可通过松解和剥离粘连的软组织,以解除神经、血管的压迫,恢复组织功能,起行气通络,达抑制炎性细胞因子趋化的作用,亦可减轻炎症渗出而导致的局部张力,改善血液循环,消解粘连引起的牵托力。针刀疗法具有痛苦小、损伤轻、出血少、术后无瘢痕、再粘连机会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因而更易为患者所接受,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手段,而其在骨痹的临床应用中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及挖掘。
骨痹 针刀疗法 病理机制 临床疗效
何列涛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南宁 530023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2014年度学术会议暨北京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385-386
2014-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