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针刀医学慢性软组织损伤基础形成机理的细胞生物学理论探讨

八十年代末,跟随朱汉章老师学习小针刀疗法时,主要讲解的是针刀的操作技术及方法,以及手法的运用,但重点强调了世界三大疑难疾病之一的慢性软组织损伤类疾病.基本了解了软组织损伤的粘连,瘢痕,挛缩,堵塞的细胞生物学形成的机制。而朱汉章教授将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和西方医学的基础理论融为一体,并将针刀医学再创造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医疗体系。粘连,瘢痕,挛缩,堵塞四种中医认为,不通则痛,痛则不通。当人体受到寒冷损伤及不良刺激就会产生细胞合成分泌的功能障碍,同中医论述的筋络不通,气血受阻,而产生紧硬,疼痛机制相同。通过寒则热之理论,给予热敷,理疗等改善局部循环的方法加上活血化瘀的中药来解决,有效但疗效缓慢。西方医学认为软组织损伤的粘连就是软组织损伤后产生的水肿、渗出、孪缩反复发作,以后会成为陈旧性的和周围组织的粘连、钙化、骨化。粘连后的结果有2个:1)收缩功能不好2)卡压:神经血管的卡压血供不好,会酸胀,麻、冷、肿胀等,如果通过大松解手术来解决,术后软组织更加粘连,得不到完全的根治。针刀医学对软组织损伤类疾病通过疏通剥离,改善损伤部位的血液循环,得到根治的卓越疗效。

慢性软组织损伤 细胞生物学 针刀疗法 疗效评价

孟凡品 孟府陶

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 230000 皖南医学院,合肥 230000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2014年度学术会议暨北京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483-488

2014-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