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校科普教育对中国高校的启示与借鉴--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
我国的高校尚未形成科普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理论体系,这已经成为科普事业发展的瓶颈.在新形势下高校如何加大对科普人才的培养力度,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和任务.本文以麻省理工学院的科技传播课程设置和科普培训为例,分析比较了国内外高校科普人才教育与培养的现状,指出了我国高校科普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高校科普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路径.科普传播活动由来已久,科普传播理论研究却起步较晚。理论的探讨对于进一步推动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科普传播与大众传播是紧密相连又有所区别的两个体系。因此,要克服当前所存在的种种障碍,促进科技传播长足发展,必须加强科技传播理论建设。我国自1994年清华大学召开了首届科技传播研讨会之后,科技传播被正式地提到了学术研究日程上。从世界范围来看,科技传播理论研究也处于不断的推动过程中。因此,高校有必要加强科技传播理论建设,克服科技传播过程中的障碍,促进科技传播实践的进展。应经常举办和参加各种科技传播研讨会,不断促进国际间科技传播思想和观点的直接交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科技传播理论及实践经验。让科技传播教育走进更多的高校,不仅是也是新媒体发展、媒介融合的需要,更是科教兴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求。培养大量的高素质科普人才,也应当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新的重要的历史使命。
高等院校 科普教育 科普人才 培养模式
姜海
成都大学
国内会议
四川雅安
中文
147-149
2013-12-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