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对一次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

文学课程是全日制高校和成人教育中文专业学生的基础必修课,也是非中文专业学生的选修课,可见”文学”及相关课程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文学课程的质量关系到高校教育教学的质量.但是,综观文学课程的相关教研,发现理论探讨多,践行总结少.为避免理论的蹈空,本文对一次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作总结、反思。这仅是四川民院汉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11级的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一次作业:改编《边城》并对改编后的作品进行表演。要求根据经典进行改编,体裁和字数不限。采取团队合作的方式,即学生可3-7人一起完成作业。从布置任务到最后的表演结束,限时一个半月。改编的情况:学生态度端正,没有字数要求,但所有创作除诗歌外,均在3000字以上,甚至还有一万多字的作业。三个班共交25份,全为原创。作品内容多样,有写前传、后传,有写外传或新编。体裁各异:涉及小说、诗歌、散文(日记、书信、游记)、戏剧(传统戏剧、现代话剧)。相对于完成传统形式的作业,更体现出认真和创新。在此基础上甄选8份进行排演。在表演阶段,学生自己设置方案,对主持、评委、演员、观众的安排,时间、地点、海报、广告等的落实均由学生负责,而教师仅作督查,整个活动较为圆满。通过这一实践活动,较成功地完成了教学从知识介绍阶段向能力培养阶段转向,是努力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次较为成功的具体实践。

高等教育 文学课程 实践活动 教学反思

朱茂青

国内会议

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学术年会

四川雅安

中文

479-481

2013-12-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