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清代皇帝园居理政现象成因的制度史分析

三山五园是清代北京西郊沿西山到万泉河一带皇家园林的总称,是我国现存皇家园林的精华.与之相应出现的,是清代皇帝不愿意待在皇城禁宫中,选择长期居住在三山五园中处理军国政事.目前,学者多从民族与文化等层面来解读三山五园与清代皇帝的园居理政的成因.虽言之成理,但并不全面.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衍生物,三山五园的兴建,以及随之而来的清代皇帝园居理政现象,折射出来的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态由贵族国家向官僚国家转型的完成.与之相适应的是,官僚制国家的政务运行机制也日益完善与成熟.在统治阶层内部,由于分权所造成的贵族政治对皇权的威胁降至最小.这才是清代出现皇帝可以长期不在深宫之中,而采取园居理政方式的深层次原因.

清代 园居理政 贵族制国家 官僚制国家

张雨 王松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文博系 北京西山大觉寺管理处

国内会议

北京三山五园研究院2013年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109-118

2013-11-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