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抗生素导致肛周坏死性感染1例报告
本文介绍一例患者主要表现的是感染症状,其感染源来自于肛周,属于外科感染范畴。肛周感染及肛周脓肿作为一种常见的外科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由大肠杆菌感染所致,其治疗原则为切开引流结合抗感染治疗,其中又以切开引流为主。绝大多数肛周脓肿患者经过切开引流,甚至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局部感染都会好转。有部分严重的感染,可以导致坏死性筋膜炎,虽然病情危重,但经过充分切开引流和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仍可治愈。 该患者从症状、体征以及细菌培养均支持肛周感染的诊断。其感染菌为大肠埃希菌,也是常见的肛周感染的致病菌。大肠埃希氏菌(E.coli)通常称为大肠杆菌,是Escherich在1885年发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被当作正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认为是非致病菌。直到20世纪中叶,才认识到一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有病原性,尤其对婴儿和幼畜(禽),常引起严重腹泻和败血症。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被分为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集聚性黏附性大肠埃希菌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5种,而其中就有引起出血坏死性病变的种类,其致病物质之一是血浆凝固酶,可以通过血浆中的激活因子变成凝血样物质后,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因而血浆凝固,从而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坏死。 近年来,随着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发现大肠埃希菌及克雷伯菌属可以产生一种超广谱β2内酰胺酶( ESBLs)。ESBLs能水解绝大多数的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和单酰胺类抗生素,且对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和磺胺类交叉耐药。由于ESBLs的基因编码位于质粒上,可以通过转化、转导、接合转移等多种方式在不同细菌之间传递,因此易造成流行。根据临床推断,本例患者感染就是属于这种多重耐药性菌株,从而导致了临床抗生素治疗的失败和患者的最终死亡。 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该患者属于典型的抗生素滥用患者。凡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都属于抗生素滥用,该患者在既往史中均有体现。长期滥用抗生素是导致本次疾病和死亡的根本原因。本病案报道在于提醒医务人员和群众再次注意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否则会导致耐药细菌出现,从而造成治疗无效,最终导致患者死亡的严重后果发生。
抗生素 肛周感染 手术治疗 合理用药
张波 马巧玲 毛宽荣
西安马应龙肛肠医院,710016
国内会议
香港
中文
499-500
2013-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