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专业”3+1”培养模式初探

针对目前大学教育存在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及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问题,我系对广东工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10级将试行的”3+1”培养模式进行了尝试.通过将大四学生在大四第一学期派往企业参与企业项目攻关的方式,验证”3+1”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及发现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问题的思路.”3+1”培养模式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是一种富于创新的有积极意义的实践教学模式.总之,通过这次试运行“3+1”培养模式中的“1”的过程,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是好的,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与有了很大提高,也提高了就业竞争力,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这点可以从企业给学生的评价及学生毕业设计成绩中得出结论。在试运行过程中,也发现了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总之,”3+1”培养模式是值得尝试的。展望未来,“3+1”培养模式实施成功后,工业工程学生各方面能力将得到很大提高,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也将进一步密切,届时学校才能把握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脉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高等院校 工业工程专业 实践教学 培养模式
刘建强 苏平
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国内会议
威海
中文
962-965
2013-10-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