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在教学中贯彻”基地出发的设计”

基地不仅是建筑实践的开始,也应该是建筑设计出发的起点.由于建筑教育与创作中对基地的忽视,当前的建筑设计造成了城市地域特色丧失的现实.本着建立与基地的联系,发现基地的关,为基地做出贡献的原则,在建筑教育中贯彻”基地出发的设计”有助于共同塑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与城市.在同济大学的课程体系中,开始建筑单体设计的二年级是引导学生认同“基地出发的设计”,避免单纯的形式追求是关键阶段。在“大学生活动中心”课程中,笔者利用布置作业的大课详细介绍了三个案例一佩罗的“梨花女大校园中心”、库哈斯的“IIT校园中心”以及“威尔斯利学院校园中心”。这三个分别位于城市、远郊和自然环境中的案例很好地阐释了“基地出发的设计”的价值和贡献。对基地选择与过程中基地分析与落实的强调缺一不可。以2011年的“提篮桥”基地为例,笔者要求学生将基地调研转变为大范围的实体模型认知,并通过实景拼贴完成推敲。不需要效果图,取而代之以环境模型、实景推敲、手绘意向和大比例实体模型组成的综合成果汇报。“柔软的城市”方案所提出的历史记忆维护,城市脉络生长,以及复合生态城市空间尺度的基本思路,不仅为首尔的基地提供了城市发展的新视角,对于其他类似的城市开发也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高等院校 建筑设计课 教学模式 学生作业

姚栋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国内会议

2013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

长沙

中文

117-120

2013-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