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周期建筑设计课在不同阶段中的教学手段探讨
本文以一位同学的设计课程发展为例,介绍了同济大学”复合型创新人才实验班”三年级为期15周的设计课,并借助详尽的记录,对课程进行研究,讨论了长周期设计课各个阶段的教学手段.前期调研阶段中的主要内容是前面提到的“都市微更新”部分及随后进行的菜场设计的案例分析,时长4周(包括l周的国庆假期)。在这个阶段里,同学们首先对基地周围的许多都市现象进行分析。经过前期调研及案例研究之后,学生提出设计概念。概念及落实阶段之后,学生设计的基本形态及总体布局都已成形,可以开始设计的深化。制作表现阶段最主要的工作是做一个1:100的大模型。通过这个工具,学生可以在最后对自己方案的各个部分进行设计,尤其是一些图纸上画不到的部分。虽然从阶段安排上看,长周期的建筑设计课题与短周期的课题之间没有太大差别,但是在每个阶段中,教学手段会有不少的差异。只有抓住长题的教学手段特征才能更好地利用长周期的建筑设计课题,让学生得到相对更加深入的设计训练。
高等院校 建筑设计课 教学模式
王方戟 肖潇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330-337
2013-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