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的容器中冥想--”建筑环境控制”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国内建筑教育长期偏艺术、轻技术,导致培养的建筑设计师对建筑物理环境设计不够重视.为改变这种情况,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师在”建筑环境控制”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根据建筑光学的特点与建筑学教育的自身特点研究分析,将建筑光学与设计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建筑环境控制”课程设置在二年级上学期,同学们刚接触建筑不久,对知名建筑师作品和著名建筑十分有兴趣。通过视觉冲击,使他们有深刻的认识,充分了解该课程的重要性,使他们明白善于用光是优秀建筑师的本职工作。课程将光学的计算部分进行简化,从实际情况入手,引入很多实际案例,通过案例再来理解光学的原理。本课程每年均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得到学生的好评。在“建筑环境控制”光学部分实践课程中,教师采用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将设计与技术结合的方法。理论授课后,同学们自由组成小组,人员在4人左右,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增强对光的认识。最后,进入自选题目设计环节,同学们通过对建筑与光的理解,运用老师讲解的光的设计手法,通过对自然光的利用和人工光的设计两个方面,将选择的建筑表现得十分准确。通过本课程的教改,学生能更容易理解抽象的理论,学会目前社会迫切需要掌握的生态环境控制手段,应用于实践中;学生从中明白了“建筑环境控制”的深层含义,加深了对建筑物理环境的关注,这也是建筑艺术创作的源泉。与过去学到的生态知识仅限于理论与概念不伺,本课程是将这些理论概念改革为技术化和实践化,指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建筑设计。
高等院校 建筑环境控制课 教学模式 教学质量
吴静 杨春宇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525-529
2013-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