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问政”的话语规定
”电视问政”首创于武汉广播电视台,至今已有7个年头.电视问政不是行政者的政治秀场,更不是对行政者的批斗,而是主管部门对行政者往来践诺途中的鞭策,是政民携手促社会进步的驱动器.作为涉政内容的晚会式访谈节目直播,话语方面,必然有不同于一般节目的表达要求。这类话题,如果没有一个相对明晰的考虑,操作起来,不可能顺手顺心。本文就“电视问政”的话语规定做一些论述。当前“电视问政”多为三段式结构。呼告式的片头,给出时间、地点、问什么和谁来问的资讯,也投放出本届问政的使命。紧接着,围绕承诺内容,主持人翻开《功劳簿》,片花式呈递被问政席上领导者的有关业绩,然后话锋一转,从这次问政的“点位”入手,引出洋洋洒洒近两小时的中间段。业绩烘托问题,灰暗昭示明媚,怨愤渐渐地随风飘散,理解和期待满溢全片。这又是“面”的回归。而当场播出存在问题的短片,集中掐住官员任期内,在一定时间段内承诺要做,而没做好、甚至没做的事实。这些短片实录事实,不作任何评论,只是作为话题的主核,为问政提供事实依据。呈递问政短片,各人各解读,而官员的解读,尤为引人注目沉思。在主持人的操盘下,“电视问政”中的嘉宾不是一味地批评,官员也不是一味地检讨。嘉宾与嘉宾,可以相互辩论;官员与官员,也可以相互纠正。主持人巧妙有序地调节整场温度:一旦答问跑题,主持人马上扳回正轨。这样做,既托举出问题,又拓宽了纠错和投诉机制,有利于“电视问政”健康有效地推进,问题的妥善解决。“电视问政”虽说不是娱乐性节目,但是,作为严肃话题的载体,也必须求得受众在可视性的框架里接受信息。这样的设计,不仅增强了“电视问政”的可视性,还愉悦着现场人员和观众的精神,有一石两鸟之妙。
电视问政类节目 三段式结构 短片实录 主持人 愉悦精神
黄德刿
武汉广播电视台
国内会议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城市台(电视新闻)委员会2013年(第二十一届)新闻理论研讨会
乌鲁木齐
中文
225-229
2013-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